大消費公司大手筆回購增持自家股票 業(yè)內呼吁出手應立足于救急
消費股被視為此次疫情中受損最嚴重的板塊,近日A股大幅反彈,消費股始終不改頹勢。值得一提的,非常時期不少消費類公司卻大舉回購、增持之旗,這背后傳遞了什么信號?
增持與回購齊飛
昨日,美的集團公告稱,2020年2月10日,公司回購約192.9萬股,成交金額約1.01億元,成交均價52.18元/股。自首次實施回購至2020年2月10日,公司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了約6218.11萬股,占公司截至2020年2月7日總股本的0.8901%,最高成交價為55.00元/股,最低成交價為45.62元/股,支付的總金額為約32.00億元 。
同日,健康元亦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具體來說,回購1000-2000萬股,占總股本0.51%-1.03%,金額1.5億至3億,回購價格不超過15元/股,回購期限為12個月,回購用于員工持股計劃(40%)和股權激勵(60%)。
首旅集團同樣發(fā)動了對旗下上市公司的增持風暴。公告顯示,首旅集團計劃增持不低于王府井、首商股份、首旅酒店三家公司總股本的0.5%,不超過這三家公司總股本的2%。對于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全聚德,首旅集團增持數量不低于公司總股本的1%,不超過總股本的2%。所有增持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增持計劃的資金皆為首旅集團的自有資金。
受此影響,昨日健康元大漲6.29%,美的集團、全聚德漲幅也超過4%。
據注意到,此前A股已有新希望、美克家具、眾信旅游、豫園股份、金陵飯店、雅戈爾等10余家消費類上市公司發(fā)布了增持或者回購公告。
出手應立足于救急
就如國泰君安分析師所言,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行業(yè)、可選消費品行業(yè)受到較大沖擊,部分優(yōu)質消費成長股估值回到歷史相對低位。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王湛亦指出,消費者服務指數受疫情影響大幅震蕩,是受疫情沖擊最直接、影響最大的行業(yè),1月20日以來申萬休閑服務板塊大幅下跌12.85%,在所有行業(yè)中居首。
深圳券商分析師表示,近期不少消費類上市公司出手回購或者增持,也是向外界表明公司現金流充沛,向市場傳遞信心。
2月6日,美的集團官方微博透露,董事長方洪波發(fā)布公開信,指出今年開局確實格外挑戰(zhàn),但無論發(fā)生什么,無論如何控制費用,美的不會因此裁員一人,不會降薪,之前確定該漲的工資還要漲。
東興證券分析師張凱琳判斷,疫情之下大消費行業(yè)的價值面臨重估。具體來看,旅游業(yè)一季度業(yè)績承壓,但長期看影響可控。疫情控制后旅游將隨節(jié)假日出行逐步恢復,長期仍看好優(yōu)質板塊龍頭,建議逢低布局。
商貿零售方面,疫情對百姓的消費需求、消費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中短期利好必選消費為主的超市。疫情對國內可選消費和百貨行業(yè)將產生明顯沖擊,靜待行業(yè)恢復。
食品飲料方面,此次疫情對消費端的影響重于生產端,可選品的影響大于必選品,短期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白酒及餐飲相關供應鏈企業(yè),恢復正常后,其報復性消費也會更強。
也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在這種特殊時期,一些企業(yè)通過增持與回購的方式來維護公司股價的穩(wěn)定,與投資者共度時艱是值得肯定的。不過,這種特殊時期的股票增持與回購應立足于救急,而不是著眼于長遠。所以,盡量不要弄出半年或12個月的執(zhí)行期限,盡量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執(zhí)行完畢,這才是“救急”做法。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